“以前最怕半夜电话铃响,科技不是让出租客忘带钥匙,就是租屋外卖员进不了门。”近日,管理香洲区拱北街道东升西街68号楼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,不再该系统的难题启用不仅使年逾七旬的房东吴氏夫妇告别常年“人工守门”的辛劳,也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社区管理精准化,科技切实提升安全系数与治理效能,让出成为基层智慧治理的租屋生动范例。(《珠海特区报》8月28日04版)
传统的管理社区管理往往依赖人力投入,存在响应滞后、不再效率不高、难题资源分配不均等痛点。科技如吴氏夫妇般的让出老一代管理者,以其宝贵的租屋休息时间为代价,维系着社区基本秩序的运转,其精神可贵,却难言高效。智能门禁系统的引入,将管理者从重复性、突发性的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,通过数据感知、智能研判和快速响应,实现了对社区出入管理的精准把控。它既是24小时在岗的“忠诚卫士”,也是实时收集社区动态的“数据哨兵”,这种“科技红利”有效弥补了人力资源的有限性,使基层治理能够有的放矢,为更大范围的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。
智能门禁的价值,不仅在于单一设备的升级,更在于其作为“数据节点”的联动作战能力。该系统与公安“人屋系统”、香洲区“一网统管”平台深度融合,打破数据壁垒,实现信息实时共享。这种“以屋管人”的新模式,将分散的治理需求整合为标准化流程。而今,网格员通过系统后台即可掌握楼栋动态,真正实现“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”。
智能门禁的落地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缩影。在人口流动性加剧、社区结构多元化的当下,传统治理模式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。而科技赋能之后,人脸识别数据实时上传、异常行为自动预警、出入记录云端可溯……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,更通过数据沉淀为社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这种“技术+治理”的模式,破解了“登记不严、监管不足”的难题,为基层治理装上“智慧大脑”。
智能门禁的“小切口”,撬动的是基层治理的“大变革”。当“人工守门”成为历史,当“数据哨兵”坚守在社区管理一线,期待“夏湾经验”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,可复制可推广,为全市出租屋管理工作提供示范样本。
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陈绵润:启发更多人走上生态保护之路
近250家企业团队同台竞赛!珠海再度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省级行业领域赛
飞塔信息(FTNT.US)Q2业绩出色遭遇市场反响平淡,保守指引导致盘后股价大跌17%
广东各地各部门全力救援,10处高速恢复通行、停电超九成已恢复
追热点输出观点,“媒体+”培训课打开“粤牧优品”创新“密钥”
筑牢蚊媒防控屏障,珠海市属公园100余盏灭蚊灯“上岗”
降雨频繁!雨天灭蚊秘诀请牢记
中物联:7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0.1% 较上月回落0.9个百分点
新农人再唱《河流》,乡村教师歌咏奋斗,湛江赛区三强出炉丨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
白纤维公司(WYFI.US) IPO定价为每股17美元,处于发行区间上限
广州白云区山体滑坡已救出9人,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
医我看丨立秋宜润肺:这两个穴位可缓解秋燥、养肺护鼻
梅州65家企业榜上有名!2025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通过复核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公布
广东首例!香洲法院以“税收代位权”守护国家“钱袋子”
国家外汇管理局:截至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922亿美元 环比微降0.76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