鹦鹉热是外出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。它主要通过鸟类,游玩野生鹦鹉比如鹦鹉、鸟禽鸽子、保持鸡鸭等传播给人类,距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,当心其名源于最初在赏玩鹦鹉人群中发现病例。热偷暑期出游,外出泉州疾控提醒注意预防鹦鹉热,游玩野生鹦鹉与野生鸟禽类保持一定距离,鸟禽爱鸟人士也请注意,保持你的距离“朋友”可能让你患病。
一般人与人不会传播
发病后出现高热头痛
疾控专家介绍,当心该病原体最早从鹦鹉体内被发现,热偷故名鹦鹉热,外出主要在鸟类及家禽中传播,也称鸟疫,也可由染病动物传染给人。
鹦鹉热传染源主要是鸟类和家禽,比如鹦鹉、鸽子、鸡、鸭等。人类感染鹦鹉热主要通过空气、气溶胶和密切接触传播,可能是吸入了带有病原体的空气或气溶胶,也可能是接触了被污染的禽鸟排泄物,病原体通过皮肤、黏膜或者消化道进入人体。
一般情况下,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。人感染鹦鹉热后,并不会立刻出现症状,潜伏期短则3天,长则45天,一般是5到14天。患者发病后,临床表现多样,主要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类似流感的表现,通常为39℃以上高热、头痛、干咳、乏力、呼吸困难、肺炎等。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重症,病程延长甚至死亡。
不近距离接触野生鸟禽
被抓咬挠伤及时消毒
疾控专家提醒,要预防鹦鹉热,市民在外游玩时,尽量不近距离接触野生鸟禽类,与其保持一定距离。购买正规渠道、检疫健康的禽鸟,切勿购买来历不明或可疑发病的家禽和宠物鸟。
饲养鸟类宠物的人员要注意保持饲养笼器的干燥清洁,定时消毒。在接触饲养的禽类时,要注意卫生。在处理其排泄物时,应做好个人防护,规范戴口罩、戴手套,处理后及时洗手。若被抓咬挠伤,须及时消毒、清洁伤口,必要时前往医院就诊。
宠物如有可疑症状,及时寻求专业宠物医生帮助。若自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,且有鸟禽暴露史,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,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。
(融媒体记者 许奕梅)
青岛大学教授倪延朋走进广东宇星阻燃新材有限公司
Western Midstream(WES.US)以15亿美元收购Aris(ARIS.US) 拓展二叠纪废水处理业务
Counterpoint Research:5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平均电池容量同比增长11% 居全球首位
顺德5日新增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22例 新增病例实现“8连降”
今日17时,梅州启动防风防汛Ⅳ级应急响应!
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增长
2025年“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”广东省开幕式在深圳举行
产量对冲油价!西方石油(OXY.US)Q2业绩超预期 同步推进9.5亿美元资产剥离减负
喜迎梅州妇代会 · 代表风采丨卓东玲:三十二载匠心酿造带领团队80%女将守护73亿元品牌
广东首例!香洲法院以“税收代位权”守护国家“钱袋子”
美联储三位官员警告:劳动力市场疲软,9月降息预期加剧
降雨频繁!雨天灭蚊秘诀请牢记
全省首批“粤手礼”名单公布!长乐烧酒业产品“长乐玉液”入选
广东各地各部门全力救援,10处高速恢复通行、停电超九成已恢复
美联储三位官员警告:劳动力市场疲软,9月降息预期加剧